2012年3月29日,微信即時活躍用戶數突破一億大關。僅用了433天,平均每天增加23萬新用戶,是什么助推微信在這么短的時間內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在微信如此爆發式增長的背后折射出哪些行業現象,又為行業帶來哪些啟示?
掌握社交網絡精髓 SoLoMo精準定位
在近日發布的十大科技新銳科技富豪的排行榜中,有8位是從事互聯網社交領域的科技新貴!社交化網絡時代來勢洶洶的趨勢可見一斑,地球人都知道,互聯網行業的下一個機會將是在移動互聯網行業,因此,移動+社交網絡的結合,前景不可限量。著名IT風險投資人約翰•杜爾(John Doerr)提出了"SoLoMo"這個概念——Social(社交)、Local(本地化)和Mobile(移動),而微信這個產品,就是SoLoMo概念的最佳體現。
微信從11年4月推出了查找身邊的人、搖一搖等功能,打破的傳統社交渠道的樊籬,讓溝通的手段更加本地化,社交化。因此,作為一款手機上的即時通訊產品,微信的社交屬性反而強于其IM的屬性,重社交輕溝通的模式,使得微信在青年用戶群中迅速興起。
借助“查找附近的人”找到志同道合的人,運用微信多種溝通方式進行線上交流和溝通,然后還能將這種線上人脈關系,迅速轉變為現實中的社交關系。無論是交友娛樂,還是和網友一起“拼”車、“拼”飯,微信讓用戶真正感覺到SoLoMo的價值。
追求極致用戶體驗 產品創新是王道
市場競爭激烈,同質化現象嚴重,在這種情況下,靠什么贏得客戶?
先讓我們看看微信的成功之道。在11年1月微信產品推出之初被定義為一款“能發送免費短信和彩信”的產品,在用戶群中并沒有引起太大的轟動。真正令微信產品大放異彩的是11年4月推出的語音對講功能,顛覆了人們傳統的溝通方式。“說”出來的短信,一經推出就受到用戶的熱捧。依靠“微創新”不斷提升用戶體驗,追求細節的完美,成為微信制勝的不二法寶。
“創新就是對用戶體驗的極致追求,這種開放的眼光與創新的精神是將微信引領至最后并獲得成功的根本。”馬化騰在第四屆中英互聯網圓桌會議上曾有過這樣的表述,“微信很好用”幾乎是用戶選擇微信的最重要理由,一切從用戶的角度出發,不盲從一時的潮流,不追求大而全的功能點,只從用戶的角度出發,摒棄了華而不實的功能,完善細節,不斷創新,才成就了今天的微信。
擺脫QQ關系鏈依賴 從頭打造移動互聯網
如何在短時間內累積大量用戶數,是每個SNS產品誕生之初都無法避免的問題。作為騰訊公司布局移動互聯網的核心產品,微信發展初期借助QQ關系鏈,將用戶的QQ好友、郵箱好友以及手機通訊錄好友社交關系鏈整合到產品之中,積累了一定數量的用戶群,但這只是一個種子。
事實上,微信的用戶增長并非借助轉移QQ關系鏈獲得,而是大量來自用戶的主動添加。超過70%的用戶通過手機通訊錄添加好友,將線下社交轉移到移動互聯網上來。添加微信好友需要用戶的主動參與,微信只是通過“好友推薦助手”進行提示。
在發展陌生關系鏈的過程中,微信嘗試了多種手段和創意,包括掃描二維碼、搖一搖、漂流瓶等功能,為微信注入更多的社交元素。
微信的成功,絕非偶然。即將發布的微信4.0又增加了許多超炫功能,相信會帶給我們新的體驗。讓微信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已經深深扎根的微信其實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