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現場的齊聲歡呼,璀璨的激光球點亮了,“網絡導報互聯網公社”九個字不停地旋轉,綻放著耀眼的光芒。掌聲雷動。
這是《網絡導報》互聯網公社啟動儀式上激動人心的一幕。
2012年6月19日,在中關村猛犸咖啡館,《網絡導報》互聯網公社啟動儀式暨互聯網企業線下活動落戶儀式拉開帷幕;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文化部等有關部門的領導,中國互聯網協會等有關組織負責人和專家學者,以及國內40多家知名互聯網企業的嘉賓出席本次啟動儀式。
互聯網精神的寫照
啟動儀式上,中國電力傳媒集團公司董事長白儉成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演講,他認為,創新是互聯網的活力源泉,《網絡導報》創立互聯網公社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創新舉措。白儉成說:“十九世紀法國有個‘巴黎公社’,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國也有個‘公社’。這兩個‘公社’都存在于歷史和我們的記憶當中。今天,《網絡導報》搭起了一個傳遞‘公社’新內涵的平臺。”
作為“第一批網上聊天的網民”、“第一批見網友的人”,也作為《網絡導報》成長三年來的見證人,白儉成由衷地感慨,互聯網“已經且必將繼續深刻地影響我們社會的每一個階層,每一個人”。故而,他認為,互聯網公社的真正作用,在于“團結有識之士,團結我們互聯網的精英”,從而為整個互聯網行業帶來更多積極的影響。
對此,中國互聯網協會互聯網應用創新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信息產業網副總裁陳華給予了熱烈響應:“說起公社,我們馬上就會聯想到過去那充滿革命氣息、共享主義、激情燃燒的歲月,這恰恰是互聯網精神的寫照。”
在接受網絡導報記者專訪時,陳華對此有更進一步的闡述:“互聯網公社的‘公社’是線上、線下互動的一種新型社交網絡,一是在于互聯網體現的變革精神,二是在于互聯網體現的創新意識,三是在于互聯網體現的互助精神。”
自然而然地,陳華將互聯網公社與創新精神聯系在一起。“當前,中國互聯網創新的環境仍有待大力改善……希望我們不只是模仿、山寨,有朝一日也能讓外國人山寨我們。”
陳華認為,要營造良好的互聯網創新環境,既要重視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相關監管和產業扶持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也要順應互聯網技術發展,但最關鍵的因素還是人,“不論環境多么復雜,多么不利,都是需要人去改變的”。他呼吁:“我們做互聯網的人,要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志氣,少一些攻訐,多一些包容,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務實進取。”
由此,陳華期盼互聯網公社“能聚集行業內最具創新精神、最富有想象力的精英人士”,成為“互聯網人士在網海中啟航和回歸的溫情港灣”。
互聯網公社的使命
在過去,咖啡館常常是小說家、詩人、哲學家等社會人士汲取寫作靈感、創作交流、思想碰撞的地方。而現在,咖啡館又成了互聯網創意的一個聚集地。
2011年2月,隨著總部位于杭州的貝塔咖啡落戶中關村,創業咖啡館的熱火就在全國點燃開了。車庫咖啡、3W咖啡、必幫咖啡、愛塔咖啡、Founder'sCoffee……這些看似同一個模式的互聯網咖啡館,其實各具特色。他們或者是互聯網人士的一個聚會圈子,或者是為創業者提供開放化辦公場所和與風險投資人對接的平臺。
相比之下,互聯網公社的定位與使命明顯不同。網絡導報社社長鄭國民說:“互聯網公社,是《網絡導報》專為互聯網業界同仁線下交流聚會搭建的一個休閑互動平臺。”創立這個平臺其實有著更為深遠的戰略部署,“立足互聯網,聚焦新媒體,打造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相融共生的新平臺,是《網絡導報》的定位和職責。互聯網公社則是這個新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于這種考慮,鄭國民希望業界同仁將各類沙龍研討活動落戶于此:“互聯網公社將是互聯網業界的精神家園,這里不僅飄散著咖啡的濃香,這里還將激蕩著互聯網熱情澎湃的思想。”
事實上,互聯網公社成立伊始,就得到了業界領軍企業的熱烈響應。騰訊、網易、鳳凰網、阿里巴巴、易觀國際、上方網、優億論壇等七家國內知名互聯網企業的相關線下活動已經正式落戶。
網易高級公關經理李楠認為,互聯網日新月異的變化也帶來了溝通和交流上的浮躁。在這種背景下,互聯網公社給大家提供的線下交流平臺就顯得彌足珍貴。
易觀國際市場部總經理李旭朝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他認為互聯網的發展讓線上交流非常容易,但是見面就很困難,顯然,線下的交流不但不應該取代,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比線上交流更為重要。
此前,易觀國際已經在猛犸咖啡館舉辦過沙龍活動,并且相當成功。和易觀國際一樣,上方網之前也在猛犸咖啡館舉辦過活動。
上方網總裁張秋水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互聯網公社和其他互聯網咖啡館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就是大家都是利用咖啡館這種形式構建一個以互聯網為主題的線下溝通平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促進資源的橫向整合。不同的地方在于,互聯網公社可以利用《網絡導報》這個平臺線上、線下相結合,為互聯網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
創牛網CEO鄭楠對此也有一番真知灼見:“我們不妨把互聯網看成一個社會,這個社會的成員都有著相似的從業經歷,并一直在為此社會的良好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他認為,借助互聯網公社這樣一個平臺進行資源整合、跨平臺合作等各種活動,“這些成員將告別單打獨斗的狀態,在滿足自身需求的同時,還會滿足其他成員的需求,從而達到有限資源的無限擴大。”
如何辦好互聯網公社
不管是互聯網咖啡館還是將來有可能出現的互聯網茶館,盡管都和互聯網搭上邊,但本質上都屬于咖啡館或者茶館。要辦好互聯網公社,顯然不能拘泥于互聯網思維。
“互聯網咖啡館雖然以互聯網人士為主要客戶群”,陳華對本報記者說,“但其本質上仍屬于餐飲行業、實體行業,有其自身的贏利模式和運營規律。”
陳華認為,互聯網公社和一些以互聯網創意、創業為主題的咖啡館的興起,“是網絡社會發展到新時期人們溝通交流方式的一種回歸和融合”,但大家“針對的目標人群和提供的特色服務有所差異”,因而,要辦好互聯網公社,“需要在特色活動和個性化服務方面形成自己的差異化優勢。”
如何“差異化”呢?陳華說:“可以從幫助顧客建立新的社會關系,密切社會關系,讓社會關系創造價值入手,這方面,依托《網絡導報》的人脈資源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他建議,在中國互聯網創新、創業的環境還亟待改善的大環境下,互聯網公社可以通過組織或者聯合組織一些主題活動,吸引創業者和互聯網公司“入駐”,形成雪球效應。
張秋水則對本報記者表示,互聯網公社無疑是《網絡導報》打造新媒體平臺歷程中的里程碑之一,因而,在互聯網公社為互聯網企業提供的諸多服務中,他最希望看到的是“媒體服務”:“幫助創業者打造自己的品牌,宣傳創業的產品,尋找搭配需要的成員和資源,尋找投資機構……一句話,以創業者的需求為導向,他們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
同樣,張秋水也將互聯網公社與創新聯系在一起。“國內互聯網企業的創新目前主要成績體現在美國的商業模式中國化適應方面,互聯網在很多領域都需要創新,比如對傳統行業的轉型改造,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虛擬化的辦公方式,外包眾包的開發方式,虛擬團隊組建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創新空間。”他說,上方網今后在互聯網公社舉辦的活動,將會側重這些領域。“根據移動互聯網行業的變化不定期組織行業的一些小型講座、活動或者聚會;組織上方俱樂部會員或者上方女人邦會員開展一些活動或者培訓講座。”
鄭楠則希望能夠定期針對一些特定行業如電商、移動互聯網等舉行小型沙龍或研討會,同時也針對個別公社成員的特殊需求組織一些專場活動,“總之,就是讓各位公社成員手中有限的資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交流產生碰撞,碰撞激發創新,創新開創未來”,《網絡導報》總編輯胡菊芹說,“在這些企業的引領和示范下,相信會有更多的互聯網企業來這里組織線下論壇或主題沙龍活動,共同打造充滿創新活力和生機的互聯網家園。”
而要服務好這些企業,顯然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正如文化部信息中心網絡媒體處處長汪淼在發言時強調的那樣,“互聯網公社是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業內人士將在這里進行思想上的交流和碰撞,《網絡導報》也會起到較好的引導作用。從這個角度來講,可謂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