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昨天的相關報道對“萬家購物”所謂的創新模式介紹得很清楚。網站以分紅權誘惑消費者,每500元劃為1個分紅權,即消費者購買500元商品,可得到1個分紅權,每個分紅權每天最多可返利1元。理論上說,500天后,消費者可收回全部消費款,最終成為“零成本消費”。
可是,看起來挺有創意的返利模式,本質卻是一個騙局,一個最終只能依靠下線維持長線的傳銷騙局。消費返利網站最終從“返利促銷”變成“返利投機”的金融游戲,直至涉嫌傳銷。正因此,此前崩盤的一些返利網站負責人,在面對資金鏈斷裂危機時,選擇了卷款“跑路”。“萬家購物”的控制人沒能跑掉,等待他的,或將是漫長的牢獄人生。
傳銷二字,人們并不陌生。在過去很多年中,傳銷行為從來沒有真正銷聲匿跡過。各式各樣的傳銷,名頭不一,內核相似,大多是借助所謂的會員費、加盟費、資格費、技術轉讓費、培訓費、出售產品等名義。要害在于,傳銷行為背后的項目,或是價格與價值嚴重偏離,或根本沒有實質性的服務。
說到底,傳銷的本質是欺騙。組織傳銷者,必然會編織各種謊言,制造一個個財富幻覺。整個傳銷網絡,只能是依靠下線人員繳納的金錢維系運作。這樣的騙局,最終有泡沫破滅的時候。等到騙局被戳穿時,也就意味著有很多人卷入其中,錢財受損。其后果,將擾亂社會經濟秩序,嚴重的,甚至會制造出家破人亡的悲劇,并帶來棘手的社會問題。過去的教訓表明,此類例子并不鮮見。